(前言)網絡基建、流動裝置和電子教科書等發展成為教育改革的催化劑,但單靠資訊科技本身並不能帶來教學範式轉移,關鍵在於教師如何應用科技融入教學,擔當引導角色……
|
【經歷電子學習的轉變 「任務為本」鼓勵共構知識】(節錄)
受訪者:黃志堅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行政與政策學系名譽專業顧問)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行政與政策學系名譽專業顧問的黃志堅先生,現時身兼多個教育職務,對電子學習擁有獨到見解。於早年執教時,黃先生已運用軟件設計模擬圖像,協助學生學習物理科電路學(Circuitry)等知識。
接觸電子學習超過 20 年,他觀察到電子學習的應用改變了。「隨著知識型社會的轉型,教育目標趨向讓學生共構知識。以往,電子學習是單向地幫助老師清楚解釋概念和理論。現在,老師希望學生能透過資訊科技,學習自行尋找和組織資料,轉化成有意義的任務,從而建立個人看法(Enquiry for view),彼此互動學習。」
因此,電子學習也適用於文科,黃先生亦就通識科分享:「通識科沒有固有資料,學習內容跟生活和社會息息相關,須隨時接觸和更新資訊,所以通識科教學特別適合運用資訊科技。」
「對於傳統授課,基本上知識已編制於課本中,因此,老師備課時最重要是消化知識和邏輯,再有系統和策略地解釋給學生明白;但電子學習出現後,為教學設計增添了「任務為本」(Task-based)的元素。」
黃先生認為學習任務(Learning task)非常切合電子學習的特性,但教師也需要提升其教學技巧。第一,教師要懂得設計有意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從中學習搜集和整理資料、小組合作等技能和知識。第二,於傳統教學下,老師走進課室時,已完全掌握自己要怎樣演繹或解釋內容。相反,由於電子課堂可利用即時投票、討論和題目增強互動,教師要視乎學生意見或探究結果而作回饋和總結。因此,教師要加強敏捷思維和解說技巧 ……(尚有更多內容)
全文:eClass Newsletter 2014 - 「回顧與前瞻:資訊科技教育下的蛻變與創新」
*********************************************
本文刊登於「eClass Newsletter 2014」,如欲索取,歡迎電郵至 event@eclass.com.hk ,我們將可免費郵寄有關書刊至 貴校(只限本港中小學教師,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