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包含「電子課本」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包含「電子課本」標籤的文章。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9日星期五

專業意見(4): BYOD 實現一體化家校學習模式

(前言)實踐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聖方濟各英文小學可說是香港學校其中的先頭部隊,他們是如何推行呢?


【實現一體化家校學習模式】(節錄)
受訪者:黃仲強主任(聖方濟各英文小學-資訊科技主任)


就實踐(BYOD)而言,科技確令教學變得多元、互動,電子學材更有助引起自學動機。聖方濟各英文小學是香港首批推行 BYOD 的學校,由小三的中英文科開始全面轉用「PowerLesson 互動課堂」及電子書上課。

該校資訊科技主任黃仲強老師分享:「於廿一世紀的學習模式,我們認為應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及師生的互動性。」於 2011 年,該校已長遠部署推行 BYOD*,因他們洞悉到一致的學習模式,有助學生於家校存取相同的筆記及課堂紀錄進行溫習。於 2012 年,該校正式推行四年計劃,並逐年擴展電子學習至法文、日文、數學及常識科。

添置硬件方面,黃主任亦有周詳計劃。「網絡基建必須建立穩妥,並配合長遠的計劃,才能發揮 BYOD 的最大成效。」由於科技產品推陳出新,學校先由小三教室進行設置及測試,並諮詢業界的專業意見,之後再為其他課室增添網絡設備。而流動裝置方面,為了讓學生擁有一部學習專用的個人裝置,學校會預先統整各部平板電腦內的應用程式。此外,學校還特意限制學生更新裝置軟體,而安排為他們的裝置進行集體更新,以確保所有程式及電子教材於適合的操作系統上運行,讓課堂流暢無阻……(尚有更多內容)

全文:eClass Newsletter 2014 - 「回顧與前瞻:迎接 BYOD 電子學習新趨勢」
*********************************************
本文刊登於「eClass Newsletter 2014」,如欲索取,歡迎電郵至 event@eclass.com.hk ,我們將可免費郵寄有關書刊至 貴校(只限本港中小學教師,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2014年5月2日星期五

專業意見(3): 跨平台、跨裝置管理有助推行 BYOD

(前言)本港學校相繼朝著電子學習之路進發,可見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的教學情景將會是指日可待。但要實現一人一機的互動教學,學校應有怎樣的部署呢?



【跨平台、跨裝置管理有助推行】(節錄) 
受訪者:劉振華助理校長(網上教學協會主席;匯基書院(東九龍)助理校長)

網絡基建及電腦裝置是推行電子學習的基礎,但要順利推行,整全的發展方向將有助學校得到各持份者的共識。網上教學協會主席兼匯基書院(東九龍)助理校長劉振華表示:「現時,學界推行 BYOD 正值過渡期,起初都需要由學校提供平板電腦進行授課,但為著日後可全面推行,學校必須擬定長遠且整全的發展計劃,例如:引入可作跨平台(iOS、Android、Windows)使用的教學程式/內容、行動裝置管理方案(MDM)、資料儲存及互動教室的設備等。」

就 MDM 而言,學校可管理校內多部電腦裝置,無論由集體安裝應用程式(APP)、升級軟體、推送 APP、使用量分析等,都可遙控操作,大大減省管理工作。劉助理校長分享道:「雖然 MDM 還提供監控及鎖機功能,但學校可按情況而定,免得過分操控使用者的個人裝置。」此外,家長的擔憂也是不容忽視,有關學生自攜裝置的使用問題,其實學校可設定他們的使用權限,確保裝置是用於學習,並於放學後才交由家長透過 MDM 開放子女的使用權限。

今年,網上教學協會將協助學校推動電子學習,透過舉辦工作坊及分享會,提供交流平台供前線教師互相取經,以實現 BYOD 的新時代……(尚有更多內容)

全文:eClass Newsletter 2014 - 「回顧與前瞻:迎接BYOD 電子學習新趨勢」

********************************************* 本文刊登於「eClass Newsletter 2014」,如欲索取,歡迎電郵至 event@eclass.com.hk ,我們將可免費郵寄有關書刊至 貴校(只限本港中小學教師,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2014年4月25日星期五

專業意見(2): 科技燃點教師創意 建立個人教學風格

(前言)電子學習(eLearning)推廣多年,相信學界對其特性和優點也絕不陌生,但對科技的操作卻成為教師們的一大憂慮。面對越趨普及的電子學習,教師應如何走出迷思……


【科技燃點教師創意 建立個人教學風格】(節錄)
受訪者:黃麗貞女士(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前任校長)


黃麗貞女士曾於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出任校長,現為天主教教區學校的校董之一,亦同時為香港教育局擔任培訓新任校長的工作。黃女士於任內致力帶領學校推行電子學習,因為她相信資訊科技的發展對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若應用得宜,可提升教學的潛力。回顧過去作為學校管理層的經驗,黃女士認為電子學習無疑提升了對教師的要求,但同時也突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為教學設計提供了創意空間。

「傳統教學以教科書作為主軸,教師只須預備教材,按課文授課即可,所以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容都相同。」鑒於傳統教學未能有效處理學習差異,黃女士鼓勵教師善用科技和網上資源,按學生的需要、能力和興趣,構思整個教學設計和配套。「教師須配合課題和學習重點,選用不同資源,設計多元活動和有技巧地提問,讓學生所學的知識更深更闊。」

要透過電子學習引起學習動機,黃女士認為教師應從選材開始,深思每個教學環節。「老師於教育設計中,需要作更多把脈,以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再於網上尋找適合教材。由於網絡資源太深和太闊,老師要有一定的能力、思維,以及智慧去選擇,甚至需要伙伴合作。」

資訊科技讓教育百花齊放,即使是同一課題,每位教師可運用不同工具或多媒體去演繹和教授。黃女士分享了一次難忘的觀課體驗:「我曾於一天內觀賞過三位英文科老師的電子課堂,即使所教授的都是『現在進行式』,每位教師的教學方法各有不同,不但融合了個人風格,也配合了不同班別的學習需要……(尚有更多內容)

全文:eClass Newsletter 2014 - 「回顧與前瞻:資訊科技教育下的蛻變與創新」

*********************************************
本文刊登於「eClass Newsletter 2014」,如欲索取,歡迎電郵至 event@eclass.com.hk ,我們將可免費郵寄有關書刊至 貴校(只限本港中小學教師,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2014年4月15日星期二

專業意見(1):經歷電子學習的轉變 「任務為本」鼓勵共構知識

(前言)網絡基建、流動裝置和電子教科書等發展成為教育改革的催化劑,但單靠資訊科技本身並不能帶來教學範式轉移,關鍵在於教師如何應用科技融入教學,擔當引導角色……



【經歷電子學習的轉變 「任務為本」鼓勵共構知識】(節錄)
受訪者:黃志堅先生(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行政與政策學系名譽專業顧問)

擔任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行政與政策學系名譽專業顧問的黃志堅先生,現時身兼多個教育職務,對電子學習擁有獨到見解。於早年執教時,黃先生已運用軟件設計模擬圖像,協助學生學習物理科電路學(Circuitry)等知識。

接觸電子學習超過 20 年,他觀察到電子學習的應用改變了。「隨著知識型社會的轉型,教育目標趨向讓學生共構知識。以往,電子學習是單向地幫助老師清楚解釋概念和理論。現在,老師希望學生能透過資訊科技,學習自行尋找和組織資料,轉化成有意義的任務,從而建立個人看法(Enquiry for view),彼此互動學習。」

因此,電子學習也適用於文科,黃先生亦就通識科分享:「通識科沒有固有資料,學習內容跟生活和社會息息相關,須隨時接觸和更新資訊,所以通識科教學特別適合運用資訊科技。」

「對於傳統授課,基本上知識已編制於課本中,因此,老師備課時最重要是消化知識和邏輯,再有系統和策略地解釋給學生明白;但電子學習出現後,為教學設計增添了「任務為本」(Task-based)的元素。」

黃先生認為學習任務(Learning task)非常切合電子學習的特性,但教師也需要提升其教學技巧。第一,教師要懂得設計有意義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從中學習搜集和整理資料、小組合作等技能和知識。第二,於傳統教學下,老師走進課室時,已完全掌握自己要怎樣演繹或解釋內容。相反,由於電子課堂可利用即時投票、討論和題目增強互動,教師要視乎學生意見或探究結果而作回饋和總結。因此,教師要加強敏捷思維和解說技巧 ……(尚有更多內容)

全文:eClass Newsletter 2014 - 「回顧與前瞻:資訊科技教育下的蛻變與創新」
*********************************************
本文刊登於「eClass Newsletter 2014」,如欲索取,歡迎電郵至 event@eclass.com.hk ,我們將可免費郵寄有關書刊至 貴校(只限本港中小學教師,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2012年11月26日星期一

全新概念電子教科書:開拓互動電子書轉化教學 (星島日報, 15/11/2012)


電子教科書的發展成為了現時學界的關注。早前博文行政總裁鄭賢義博士接受了星島日報的訪問,分享了他對電子教科書的見解及eClass 「iTextbook 電子教科書」的概念,現節錄部份內容如下: (資料節錄自星島日報,《全新概念電子教科書──開拓互動電子書轉化教學》,15/11/2012) 

2012年10月26日星期五

電子教科書 ─ eClass 首次發佈以教學目標為本及 HTML5 的 iTextbook

資料數據來自9月下旬校長會的與會校長及老師
對於eClass iTextbook電子教科書的滿意程度

電子學習日趨普及,正當學界對於電子教科書的期待仍只限於將出版社的實體教材轉換成電子書,或只能使用於某個電腦載體時,eClass 於早前的「融合實體至電子 ── 新一代的悅讀文化」校長會中,正式宣佈 eClass「iTextbook 電子教科書」的嶄新概念,現節錄部份內容如下:

2012年10月8日星期一

電子教科書發展的迷思與方向 (PCM 電腦廣場,25/9/2012)

不以新瓶裝舊酒
- 電子教科書發展的迷思與方向


論及學界今年的熱門議題「電子教科書」,很多人已被平板電腦廣告所薰染 ── 學生在輕巧的平板電腦中閱讀賞心悅目的多媒體內容,快樂地進行各類電子學習活動。事實果真如此嗎?我於今年內走訪了港澳、台灣、馬來西亞好些中小學,實地瞭解學校需求,亦觀察到學界對推動電子教科書的一些迷思,在此與大家分享。